面試安排
過去數年,學校每年收到400至500份申請表。從中邀請約200位學生進行面試。

面試以廣東話及英語進行,不設小組討論。通過面談了解學生中英語文的理解與表達能力、對社會時事的認識,以及數理邏輯的能力。

若情況許可,將於2021年3月13日(星期六)進行實體面試。
若疫情嚴峻,面試會分散在3月中的不同日子進行,以減少人群聚集,或以網上形式實時進行。有關安排將於2021年3月初在學校網頁上公布。

學校會依據(1)學生的校內學業成績、(2)教育局所提供的成績次第、(3)學生的課外活動及(4)比賽獲得的奬項甄選學生面試。

面試時間不設更改。
若申請人有個別原因未能出席,可與校務處(23809621)黃先生聯絡,學校會酌情處理。

收生準則
學校依據以下的收生準則及比重取錄學生:
(1) 校內學業成績 (20%)
(2) 教育局提供的成績次第 (25%)
(3) 課外活動(10%)
(4) 奬項(10%)
(5) 面試表現(35%)
同時,申請學生的操行須達乙級(B)或以上。
學校會先根據(1)至(4)項甄選約 200 名同學參加面試。
面試後,再根據(1)至(5)項的總分數作取錄評核。

在自行收生階段,有43個不受學校網限制的收生名額。
而在統一收生階段,則有7個不受學校網限制的學額。

作為政府第一所英文男女中學,學校旨在為男生及女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。
在收生方面,我們不會考慮學生的性別,一切以學生的能力及表現為評核準則。

學校本著全人發展的精神,申請人在填寫課外活動及獎項時,可提供在不同範疇中最具代表性或最優秀的各五個項目。

7月的叩門中一入學申請,會以另一程序處理,故取錄與否,不受前兩個階段的選擇影響。

學與教
中一級設四班,經入學前學科測驗後,學校會為英語能力稍遜的學生提供額外學習支援,兩班分三組上英語課,讓學生能盡快適應英語學習環境。

學校一年分為兩個學期,每個學期各有一次統一測驗及考試,並有其他持續性評估。

除了教師的個別輔導外,在初中每次統一測考後,學校會為表現稍遜的學生安排核心科目的增潤課程,以協助他們提升表現。

學校初中課程跟隨教育局課程指引,除中國語文、中國歷史及普通話外,其他科目均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。
此外,中一至中三級均設有跨學科專題研習,配合STREAM教育,提升學生溝通、協作及解難的能力,並從中確立學生珍惜生命及關愛社群的價值觀。 課題包括魚菜共生系統、智能温室及聰明家居,通過相關的校本教材,讓學生從閱讀及實踐中,動手又動腦,學會解決生活上的難題。

學校為初中各班安排英文指定讀本及設置課室圖書櫃,鼓勵同學定時閱讀英文課外書籍及新聞時事,培養閱讀習慣及提升寫作能力。
此外,英文科每年皆與不同學科(例如歷史科、地埋科、生活及社會科及STEM) 協作,進行跨科專題研習,提升學生的溝通及表達能力。
學校會為中一新生提供銜接課程,協助學生適應英語學習環境;並為英語能力稍遜的中一學生安排小班教學。而在每次統一測考後,亦會為表現未如理想的初中同學安排鞏固學習課程。
學校亦會組織和鼓勵同學參加不同的校內及校外活動,提升同學的英語能力,例如英語大使計劃,以加強校內英語語境,推動校園閱讀風氣;學科亦注重培訓學生參與各項校外比賽,如閱讀比賽Battle of the books、英文辯論比賽、英語話劇比賽及校際朗誦節等。 此外,還有培訓公開演說能力的Time to TalkToastmasters Programme等活動。


學校已有多年使用Google Education Platform的經驗,各科在每級均設有網上課室。
學生及教師可把學習延伸到課後,教師會在網上課室發放預習及温習材料,學生亦可在網上與老師及同學交流。


學校採用「三層架構推行模式」︰
1. 第一層是在一般課堂中運用教學策略,發掘學生在創造力、明辨性思考、解難或領導能力方面的潛能,如初中STREAM跨課程研習計劃。
2. 第二層是在校內為能力較高的學生,提供專科或跨學科的抽離式培育計劃,如香港科技大學提供的「大學、中學雙修課程」及香港中文大學提供的「科學英才精進課程」。
3. 第三層是在校外為特別資優學生,提供特定的專門訓練學習機會,如科學和數學香港區奧林匹克選拔賽、學校和各大專院校及香港科技園等合辦的比賽和研習計劃等。
學校亦會規劃及推行校本資優教育,並在第一及第二層的全校課程內加入高層次思維技巧、創造力和個人及社交能力三大資優元素。

學生成長
學校座落旺角及太子交界,附近有各類餐廳食肆,故學校一貫沒有安排學生留校午膳。
所有學生均可於午飯時到校外用膳,或購買飯盒到雨天操場用餐。

通過大師兄師姐計劃,學校會在入學前的暑假為新生安排迎新活動。一方面讓新生認識師兄師姐,另一方面能盡早讓正、副班主任、輔導老師及兩位駐校社工了解各位新生,為他們組成朋輩小組,並由一位受訓的師兄師姐帶領,讓新生有所依靠,紓緩緊張的情緒。
除新生銜接課程外,學校會在9月至10月為所有中一學生安排學習技巧訓練,包括教授各類組織圖及摘錄筆記的技巧等。讓學生盡快掌握當中的學習技巧,而各學科老師亦會鼓勵學生使用所學的技巧來組織學習內容。


配合校訓「修己善群」的精神,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,各屆畢業生都能在不同界別貢獻力量,服務社群。
學校在中一至中五級均設雙班主任制,讓學生在學業以外,能得到更多情緒上的關顧及支援。學校關愛小組亦定期安排班主任及老師會議,共商關顧學生事宜。
在每循環周雙連堂的生命教育課上,健康與性教育組、環境教育組、德育組、公民及國民教育組、輔導組、職業及生涯規劃輔導組、訓育組、課外活動組及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,會設計不同活動、展覽、比賽、 講座、分享等,通過不同的主題訊息,讓學生建構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態度。
此外,學校亦鼓勵資優學生參與校外比賽及活動,發揮所長,從而獲得更多學習及體驗的機會。


學校著重通過實踐,培育學生領袖。
學校有五大學生組織,包括營地管理員協會、學生會、領袖生團隊、四社聯會及大師兄師姐計劃團隊,還有大大小小由學生主導的學會及興趣小組。通過籌劃各項活動,學生領袖能為學弟學妹服務,豐富他們的校園生活。更重要的是,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,能提升學生領袖的解難、協作和溝通的能力,讓他們能更有信心地面對未來的挑戰。
大家如果想多了解學生的成長經驗,可以看看網頁內的學生領袖分享片段。

課外活動學會有30個,包括以學科為本、以同學興趣及個人發展與服務團體三個範疇,每位同學可自由選擇參加1至3項課外活動。此外,共有36隊校隊,成員由負責老師挑選。
學校希望所有同學都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享受體育、音樂或其他課外活動的樂趣。除中西樂團、運動團隊、學術學會、制服團隊及興趣小組外,學校更著重為學生帶來嶄新的學習體驗。
以體育活動為例,我們會在課堂引入標槍、射箭、划艇、直立板、保齡球等活動,讓學生享受做運動的樂趣,並建立持久的運動習慣。

其他
學校的校訓為修己善群,我們期望學生能建立堅實的學科知識、掌握21世紀所需的共通能力、培養正確的核心價值,繼而善用所知所學,服務社群,創建美好的將來。
因此,學校每三年會進行一次自評工作,收集各持分者的意見,檢視學校的發展方向,擬訂學校發展計劃,做到與時並進,配合學生成長及社會發展的需要。
詳情可參閱學校2018-2021年度的發展計劃(只有英文版)。

學校每年都會為中三級同學進行選科意向調查,學生可從各個選修科目中,選擇及排列自己的選科意願。
學校通過意向調查,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,並檢視各項相關資源,決定來年開辦的科目、組別及科目組合。
隨後,中三學生需正式填寫選科表,學校將依據學生全學年總成績分配選修科目,並於7月發布選科結果。
按這機制,在2020/2021年度,學校提供了12個選修科目及50多個科目組合給中四級學生,讓他們可以在高中課程中發展所長。
學生亦可於高中階段選擇修讀外語(例如: 日文、法文、西班牙文),教育局會提供資助給學生於校外進修,並安排報考相關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。